dcsimg
Image of Bar-cheeked eel
Creatures » » Animal » » Vertebrates » » Ray Finned Fishes » » True Eels » Morays »

Bar Cheeked Eel

Gymnothorax pictus (Ahl 1789)

分布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東至加拉巴哥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小琉球、澎湖、蘭嶼及綠島海域。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利用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一般可利用延繩釣、手釣、籠具誘捕等漁法。食用經濟性,但在某些熱帶島嶼,曾有人食用本種後中毒的案例,台灣則尚未聞有類似嚴重中毒的情形。可作為觀賞魚。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描述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魚體較為延長;吻部較鈍。牙齒呈圓錐狀,鋤骨齒二排。體色及斑紋隨年齡增加而有變異。脊椎骨數127-133。成魚體底色白,且上滿布褐色不定形斑點,頭部之斑點小於眼徑,身體部分則或聚集成大塊碎斑;幼魚之底色為白,其上布有眼徑大小之 C型黑斑,不規則地排成若干縱列,且隨成長而列數增加,腹部前較白。以前所記載之花斑星鯙(/Siderea picta /)為本種之異名。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棲地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岩礁隙縫中;經常將挺起的身體前半部露出洞穴外。活動敏捷,常外出獵食;喜歡捕食甲殼類或魚類。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