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长颈鹿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Tango-nosources.svg
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3年10月7日)
请协助添加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Applications-office.svg
本条目正在由条目协作计划进行协作完善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条目内容,欢迎报名参与协作扩充条目,或参与讨论了解协作进度。请遵守协作须知,以及维基百科关于版权翻译编辑摘要等方针指引。

长颈鹿属学名Giraffa[2]是一屬生长在非洲反刍偶蹄动物,共有四個物種,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一般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公斤。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

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与鹿有亲缘关系,但属于不同的科,即长颈鹿科。长颈鹿科包括长颈鹿和霍加狓两种动物。[2]

中国典籍关于长颈鹿的记载,最早出自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出产的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中称非洲长颈鹿为徂蜡:“状如驼驰,而大如,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3]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时值郑和第四次出海,榜葛次国(今孟加拉)使臣将一只长颈鹿进贡给明成祖,以“麒麟”为名,据说乃东非土语中的长颈鹿名称giri之音译[4][5];在中国传说中,麒麟为祥瑞之兽,明成祖便将其视为祥瑞之兆,命人撰文并绘图记录,以此标榜自己施政的伟大。存世的图像记录仅有传沈度所绘的《麒麟图》。[5]该典故流传甚广。长颈鹿在日語韓語中的名称皆源于麒麟(日语:キリン)[6],在閩南話中也称为「麒麟鹿」。

分类

在過去,长颈鹿根据颜色、花纹变化和分布范围等的差别分为九个亚种,但最新研究顯示,長頸鹿可分為四種,並且在野外並不相互交配,彼此之间已有一百万到两百万年的生殖隔离史。[7]四種長頸鹿分別為:

 src=
清代陈璋根据明代沈度的《瑞应麒麟图》临摹而成的《榜葛剌进麒麟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图描绘永乐十二年(1414年)榜葛刺(今孟加拉)使臣向明成祖进贡长颈鹿的场景。[9]

有些资料上把科爾多凡长颈鹿、西非长颈鹿、努比亚长颈鹿和罗氏长颈鹿和安哥拉长颈鹿、南非长颈鹿和并为一个亚种。

另有四种长颈鹿亚种存在争议,即开普长颈鹿,拉多长颈鹿,刚果长颈鹿和德蘭士瓦长颈鹿。更有科学家认为除了马赛长颈鹿以外,其他亚种可以并为一个亚种。

成年长颈鹿体长4到5米,高达5到6米,其中雄性高于雌性。成年雄性平均重达1192千克,而成年雌性则平均重达830千克。雌雄长角。雌角略小。网纹长颈鹿比其他亚种稍小。体色随亚种和年龄有深浅变化。

长颈鹿属的种和亚种 单物种分类法 四物种分类法 八物种分类法 描述 图片 长颈鹿(G. camelopardalis) 北部长颈鹿(G. camelopardalis) 科尔多凡长颈鹿(G. antiquorum) 科尔多凡长颈鹿(G. c. antiquorum)分布于乍得南部,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北部以及刚果(金)东北部。之前喀麦隆的种群错误地包括了西非长颈鹿(G. c. peralta)。与努比亚长颈鹿相比,科尔多凡长颈鹿有更小也更不规则的斑点图案,它的斑覆盖肘关节以下以及腿的内侧区域。雄性个体的头部中央会长有一个肿块。人们相信大约有两千只科尔多凡长颈鹿生活在野外,但是科尔多凡长颈鹿和西非长颈鹿在动物园中的数量有相当大的混淆,在2007年所有之前宣称的生存于欧洲动物园中的西非长颈鹿被证明实际上都是科尔多凡长颈鹿(G. c. peralta),随着这一修正,生活在动物园中的科尔多凡长颈鹿数量达到了大约65只。而之前的亚种刚果长颈鹿则被认为是科尔多凡长颈鹿的一部分。 努比亚长颈鹿(G. camelopardalis)包括罗氏长颈鹿,也被称作巴林戈长颈鹿乌干达长颈鹿 努比亚长颈鹿 (G. c. camelopardalis)分布于苏丹东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以及肯尼亚乌干达。努比亚长颈鹿的栗色斑点有着被白线包围的清晰边界,同时身体下方缺少斑点,雄性个体头部中央的肿块尤为发达。人们认为大约有2150只个体生活在野外,其中大约1500只属于罗氏生态型,随着罗氏长颈鹿并入努比亚长颈鹿亚种,使得努比亚长颈鹿在动物园中相当常见,但是其最初的表型仍然十分稀有,其中一小群生活在阿联酋艾恩野生动物园,03年为14只。

罗氏长颈鹿 (G. c. rothschildi)可能是努比亚长颈鹿的一个生态型,它们的分布范围包括一部分肯尼亚和乌干达,并不确定的它们是否也生活在苏丹南部。罗氏长颈鹿的大块深色斑点通常有着完整边界,也可能有锋利的边缘,深色斑点也会有淡色的辐射线或者条痕,这些斑点长在肘关节以下时并不常见,而且完全不会到达蹄部。这一生态型可能会长出五个”角“。人们相信大约有1500只罗氏长颈鹿生活在野外,并且有450只生活在动物园。依据大约于2016年九月进行的基因分析,努比亚长颈鹿和罗氏长颈鹿 (G. c. camelopardalis)是同种的。

西非长颈鹿(G. peralta),也被称作尼日尔长颈鹿尼日利亚长颈鹿 西非长颈鹿(G. c. peralta)是尼日尔西南部的特有种。它们的毛色比其他亚种更浅,红色裂片状的斑点可以长到肘关节以下。西非长颈鹿的角比起其它亚种更为竖直,雄性头部中央有一个较大的肿块。这一亚种是长颈鹿属内最为濒危的亚种,仅有大约400只生活在野外。之前分布于喀麦隆的长颈鹿被认为属于西非长颈鹿但实际上是科尔多凡长颈鹿(G. c. antiquorum)。这一错误也导致对于动物园中长颈鹿的一些混乱认知,但是在2007年已经确定所有在欧洲动物园的西非长颈鹿(G. c. peralta)均为科尔多凡长颈鹿(G. c. antiquorum)。2007年同样的研究也发现比起科尔多凡长颈鹿,西非长颈鹿与罗氏长颈鹿的关系更近,它们的祖先可能随着撒哈拉沙漠的扩大逐渐从东非迁徙到北非它们现在的栖息地。而乍得湖则成了在全新世(公元前5000年以前)分隔科尔多凡长颈鹿和西非长颈鹿的屏障。 网纹长颈鹿 (G. reticulata), 又称作索马里长颈鹿 网纹长颈鹿G. c. reticulata分布于肯尼亚东北部,埃塞俄比亚南部以及索马里,它有独特的红棕色多边形斑点,并由网状的细白线分割开来。它们的斑点有时会长在肘关节以下,雄性头部中央长有肿块。据估计有8660只网纹长颈鹿生活在野外,根据国际物种信息系统的记录,超过450只网纹长颈鹿生活在动物园中。 南部长颈鹿 (G. giraffa) 安哥拉长颈鹿(G. angolensis),也被称作纳米比亚长颈鹿 安哥拉长颈鹿(G. c. angolensis)生活在纳米比亚北部,赞比亚西南部,博茨瓦纳以及津巴布韦西部。2009年的一项基因分析认为纳米布沙漠北部和埃托沙国家公园的安哥拉长颈鹿种群应形成一个独立的亚种。安哥拉长颈鹿的大块棕色斑点有着锯齿状或几何状的边缘,它们的斑点遍布腿部但是没有达到脸部以上,而颈部和臀部的斑点相对较小,同样它们也有白色的耳部斑点。据估计大约有13000只生活在野外另外有20只生活在动物园中。 南非长颈鹿(G. giraffa),也被称作好望角长颈鹿 南非长颈鹿(G. c. giraffa)分布于南非北部,博茨瓦纳南部,津巴布韦南部以及莫桑比克西南部。在茶色的底色之上,南非长颈鹿的深色斑点有时会呈现圆形,延伸到腿上后斑点会变小,雄性头部的肿块也相对较小。估计最多有31500只生活在野外并有45只生活在动物园。 马赛长颈鹿(G. tippelskirchi) 马赛长颈鹿(G. tippelskirchi),也被称作乞力马扎罗长颈鹿 马赛长颈鹿(G. c. tippelskirchi)分布于肯尼亚中部和南部以及坦桑尼亚。它们延伸到蹄部的斑点非常独特,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或星状。雄性头部中央通常长有肿块。总共有32550只马赛长颈鹿生活在野外并且有大约100只生活在动物园中。 索氏长颈鹿("G. thornicrofti", 以哈里·斯科特·索尼克罗夫特命名),也被称作卢安瓜长颈鹿罗得西亚长颈鹿 索氏长颈鹿(G. c. thornicrofti) 仅仅生活在赞比亚东部的卢安瓜河谷区域,它们的斑点呈锯齿或星状,有时会长满整个腿部,雄性个体的头上没有肿块。不超过550只索氏长颈鹿生活在野外,且没有一只生活在动物园中。

長頸鹿高達5公尺多,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的蹄直徑和餐盤一樣大,心臟有2/3公尺寬,的容量達50升左右,由於長頸鹿的頸部很高,因此當牠們低下頭時,耳朵後方的辧膜會調節血壓,防止血壓過高,長頸鹿靈活的舌頭長達50厘米,舌頭上黏呼呼的口水有時也會滴出來,但口水能防止舌頭在取食刺槐(一種佈滿1-2毫米尖刺的樹冠叢植物)時受傷,舌頭和嘴唇上還有一層堅韌的角質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傷。雖然長頸鹿的頸子非常長,但其頸骨和人類一樣都只有七個。[2]

繁殖

 src=
纳米比亚埃托莎国家公园正在交配的安哥拉长颈鹿

雄性长颈鹿会通过品尝母鹿的尿液来判断母鹿的发情状态。这种行为是一个称为裂唇嗅反应(Flehmen response)的过程的一步。长颈鹿的孕期为14到15个月,产一胎。母鹿站立生产;羊膜破裂,幼鹿落地而生。幼鹿约1.8米高。出生后数小时幼鹿即可奔跑,并与其他已经出生数周的小鹿毫无区别。然而出生的前两周幼鹿多数时候伏在地上静卧,受母鹿的庇护。虽然成年长颈鹿的天敵只有狮子,而且个头硕大不惧其牠食肉動物的侵袭,但幼鹿却會遭受狮子鬣狗的攻击。长颈鹿的花纹被认为有伪装功能。只有大约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0—25年,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能活28年。

习性

在野外,长颈鹿以树叶为食,尤喜含羞草屬的树叶;但其实它也完全能以食用其他种类的树叶为生。一头长颈鹿每天能摄入63公斤的树叶和嫩枝。

 src=
长颈鹿的饮水姿势。在埃托沙国家公园的安哥拉公长颈鹿在饮水。

长颈鹿行走的步态悠闲。行走时一侧的前后肢向前挪动而另一侧的前后肢着地。这是大型四足动物常用的运动方式,比如大象亦采用此方式挪步行走。但是长颈鹿遇到敌害攻击的时候则能以60公里的时速进行短距离奔跑,奔跑姿势很笨拙,前后肢交替着地。长颈鹿的心脏过小,使得它不能做长距离奔跑。

当受到威胁时,长颈鹿的防御方法是用蹄子猛踢敌害,踢一下足以使狮子的头骨踢碎或者肋骨粉碎。

长颈鹿每天的睡眠时间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短的。一般认为只有20分钟到两小时之间。它能够睁着眼睛睡觉。

长颈鹿用长达50厘米的舌头来清理面部的小虫子。长颈鹿的舌头不怕荆棘,能自如地进食多刺的叶子。在南非的长颈鹿偏好金合欢属(Acacia)的植物,尤其是Acacia erioloba这种植物,其舌头甚至能抵御这种植物的毒刺。

大多数人因受某些电视台及科普读物的误导而认为长颈鹿是哑巴。研究表明长颈鹿之间可以通过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来进行非常复杂的交流,但这并不证明长颈鹿所有的叫声不能被人耳听到,实际上人类能听到长颈鹿的叫声。[2]

起源

根据化石记录,长颈鹿最早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动物分化而来。最早的长颈鹿科化石ClimacocerasCanthumeryx。后来演化出古麟,一种中新世早期长有短角、短脖子的长颈鹿祖先。到中新世晚期古麟进化为萨摩兽。在上新世,萨摩兽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是最早的现代长颈鹿。霍加狓是长颈鹿科仅存的两种动物之一,其相貌基本上反映了中新世长颈鹿类动物的样子。

 src=
霍加狓

长颈鹿类动物进化上还有一支,称为西瓦鹿,是一种长有四支角的体态粗壮的动物,现已灭绝。在苏美尔文化遗址里曾发现了的一些动物的青铜像,酷似西瓦鹿。这说明西瓦鹿很可能在中东一直残存至数千年前。


长颈鹿的地史谱系如下:

  • 全新世
    • Giraffa camelopardalis
    • Okapia johnstoni
  • 更新世
    • Giraffa camelopardalis
    • Giraffa jumae
    • Giraffa gracilis
    • Giraffa sivalensis
    • Okapia stillei
    • Sivatherium giganteum
    • Sivatherium maurusium
  • 上新世
    • Giraffa attica
    • Giraffa punjabiensis
    • Giraffa priscilla
    • Samotherium boissieri
    • Samotherium sp.
  • 中新世
    • 晚中新世
      • Amotherium africanum
      • Samotherium sp.
      • Palaeotragus germaini
      • Palaeotragus primaevus
    • 中中新世
      • Palaeotragus primaevus
    • 早中新世
      • Prolibytherium magnieri
  • 渐新世
    • Eumeryx sp.

演化

毫无疑问,长颈鹿的脖子和腿按比例都比其他有蹄动物长。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长颈鹿的脖子和腿为什么这么长,但可以通过观察现存长颈鹿的行为来推测为什么它们会长那么长的脖子。

长脖子的确可以让长颈鹿吃到树冠上的叶子。然而雌性长颈鹿比雄性矮,往往吃低处的树叶,所以很难说长脖子仅仅是为了吃方面的原因。此外,长脖子会给长颈鹿饮水造成相当的困难。长颈鹿占据的生态棲位只有非洲象一个竞争物种,所以并没有天择压力来迫使长颈鹿在这么长时间里保持长颈的状态。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长颈鹿在进化的初期非洲存在其他体态高大的有蹄动物竞争者,而这些有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长颈鹿的脖子就是与这些大型有蹄动物竞争中变长的。今天的长颈是远古竞争的遗留。

长颈鹿的前肢也很长。这些长腿可以使长颈鹿快速奔跑,并用来御敌。尚不清楚的是,是否长腿与长脚并用在抵御狮子的袭击方面有优势。

最后,人们观察到,雄长颈鹿还使用长脖子来战斗。长颈鹿有显著的两性异形的特征。雌性比雄性的脖子更短小。雌性的脖子到了十岁时候就停止生长了,而雄性的脖子则可以维持生长达二十年以上。雄性之间用脖子搏斗。搏斗结果可以是致命的,但很少会到这种地步。脖子越长,头越重,搏击的时候力量也越强。搏斗能力越强的雄长颈鹿越容易获得与雌长颈鹿交配的机会。从性选择的角度看长颈鹿的脖子也是雄性为雌性竞争的结果。[10]

易危

2016年12月8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长颈鹿调至“易危”级别[11],从之前的“无危”连跳两级。数据显示,该物种的野生数量从 1985 年的十六万左右骤减到 2015 年的不足十万,减少了大约 40%。

参考文献

  1. ^ Muller, Z., Bercovitch, F., Fennessy, J., Brown, D., Brand, R., Brown, M., Bolger, D., Carter, K., Deacon, F., Doherty, J., Fennessy, S., Hussein, A.A., Lee, D., Marais, A., Strauss, M., Tutchings, A. & Wube, T. 2016. Giraffa cameloparda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9194A51140239. Downloaded on 11 December 2016.
  2. ^ 2.0 2.1 2.2 2.3 长颈鹿Giraffe. 动物世界网(中国大陆). [2016-11-25] (简体中文).
  3. ^ 长颈鹿何时始来中国. 博宝资讯网(中国大陆). 2008-03-24 [2016-11-25] (简体中文).
  4. ^ 张之杰. 《艺术中的科学密码》.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1: 146–147.
  5. ^ 5.0 5.1 赖毓芝. 《清宫对欧洲自然史图像的再制》. 近代史研究集刊. 2012, (80): 31.
  6. ^ キリン(日文维基条目). [2016年12月14日].
  7. ^ 原來長頸鹿不只一種 DNA解開大誤會,《中央社》,2016年9月9日,查閱日期:2016年9月9日。
  8. ^ 网纹长颈鹿Reticulated giraffe. 动物世界网(中国大陆). [2016-11-25] (简体中文).
  9. ^ 赖毓芝. 《清宫对欧洲自然史图像的再制》.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2012, (80): 31.
  10. ^ Solidot 长颈鹿的长脖更可能是性选择结果
  11. ^ New bird species and giraffe under threat – IUCN Red List. IUCN. 2016-12-08 [2016-12-09].

外部链接

 src=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长颈鹿 src=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长颈鹿分類 src=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长颈鹿 外部圖片链接  src= 長頸鹿 3D model 规范控制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长颈鹿: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长颈鹿属(学名:Giraffa)是一屬生长在非洲反刍偶蹄动物,共有四個物種,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一般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公斤。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

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与鹿有亲缘关系,但属于不同的科,即长颈鹿科。长颈鹿科包括长颈鹿和霍加狓两种动物。

中国典籍关于长颈鹿的记载,最早出自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出产的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中称非洲长颈鹿为徂蜡:“状如驼驰,而大如,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时值郑和第四次出海,榜葛次国(今孟加拉)使臣将一只长颈鹿进贡给明成祖,以“麒麟”为名,据说乃东非土语中的长颈鹿名称giri之音译;在中国传说中,麒麟为祥瑞之兽,明成祖便将其视为祥瑞之兆,命人撰文并绘图记录,以此标榜自己施政的伟大。存世的图像记录仅有传沈度所绘的《麒麟图》。该典故流传甚广。长颈鹿在日語韓語中的名称皆源于麒麟(日语:キリン),在閩南話中也称为「麒麟鹿」。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